葉德平
港式奶茶,又稱「絲襪奶茶」,由調配茶葉、煲茶、撞茶、焗茶、撞奶等步驟炮製而成,是香港獨特中西飲食文化產物,深受市民大眾喜愛。讀者或許感到奇怪,何以奶茶須以「絲襪」沖調?其實,這只是一個誤會。沖調奶茶的「茶袋」是由棉紗製造,作用是阻隔茶渣。日子有功,茶袋染上了啡黃色,外形酷似絲襪,所以食客戲稱為「絲襪奶茶」。
非「量販式」奶茶
港式奶茶貴為香港名物,自然遍地開花。街上大大小小的茶餐廳都可以見到它的影蹤,這畢竟是手作工藝,味道各有特色,所以無所謂「最好」,只有「最適合」。
鄭記士多是一家隱?於深井村屋之間的茶室。它無貴氣的裝潢,卻有價錢不菲的奶茶。「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;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」;鄭記貌似「陋室」,只因鄭汝雄而聞名。
「我是一碗一碗獨立煮出來。」鄭記的奶茶絕對不是「量販式」,他不會預先沖好一壺「茶膽」,每一碗都是由零開始的沖調,每一碗都灌注了匠人的心思。銅煲、茶筅、茶碗,都是簡單的器具,可是在他手上卻成為了神兵利器,為他奪來全港第一屆「金茶王大賽」季軍。
源自北宋沖茶技藝
「我的沖茶手法是改良自《大觀茶論》。」鄭汝雄一句看似輕若鴻毛,卻蘊含厚重歷史感。《大觀茶論》是北宋末代皇帝趙佶所著茶論,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、採製等有深入的論述。其中有〈點茶〉一篇,就是鄭汝雄奶茶沖製技術的理論基礎。
「調膏繼刻,以湯注之……」鄭汝雄口中詠誦《大觀茶論‧點茶》,手上拿茶壺,把茶湯緩緩注入茶碗,一邊解釋剛才「炒茶」的用意。原來,他的獨門絕學就是「炒茶」。「有些師傅會強調自己的『溝茶』功夫,但是我卻不同。對我來說,『炒茶』更為重要。經過這個程序,茶葉『不好的味道』會除去,『香氣』也會給逼出來。」的確,雖然他只用單隻茶葉,沒有混和粗幼,但卻依然做到茶色深潤、香氣四溢。
至高的「茶道」
「銘賢,你來沖一碗茶給葉博士喝吧!」銘賢是鄭汝雄的兒子,也是鄭記士多的繼承人。鄭汝雄也是小時候從他父親身上習得一手沖調茶啡的技術,經過半世紀磨練,已經爐火純青。每一個步驟、每一份材料,他都了然心中,看似隨意揮舞,實是凝重醇厚。到了這份上,非遺技藝傳承人一般都不再擔心技藝不夠,反之,他們更擔心日後藝傳何人。然而,鄭汝雄卻沒有擔心過,因為他有一個好徒弟──他的愛兒銘賢。在父親的照應下,銘賢純熟地操作沖調的每一個步驟,沏出一壺味甘色翠的單叢茶。既有兒、又有茶,大概這就是鄭汝雄的至高「茶道」。
註:題目「甌閩秀氣致清和」擷取自《大觀茶論》一句:「至若茶之為物,擅甌閩之秀氣,鐘山川之靈稟,祛襟滌滯,致清導和,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」,而鄭汝雄正好是潮州人,所泡之鐵觀音,也是甌閩名茶。
另外,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2017年8月14日公布首份「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」(代表作名錄),涵蓋20個項目,「港式奶茶製作技藝」就是其一。
http://hk.hkcd.com/pdf/201711/1119/HN03B19CX03.pdf
發表於2017年11月19日《香港商報》N3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