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員分享

 

炎炎夏日,我們十二位保育專員深入坑口各村,走訪村代表,誠如保育專員黃漢鋒同學說:

在活動之初,我先到坑口鄉事委員會學習有關口述歷史的技巧,課堂導師邱博士幽默風趣,趣味性地導出坑口的歷史文化。最重要的是,我在課堂中學得口述歷史的操作方式,為後來的訪問工作打下基礎。

最深刻的一次訪問是相思灣村的訪問。相思灣村的各長老村民們生動說出海盜故事,在他們的說話中,我又如親身經歷其中。此外,該村更有不少歷史文物古蹟,體驗出新界鄉村的石祭文化,令我對本地歷史有更深的認識。

 

 

31073123_2081959048756193_5372801429344323620_n
保育員 梁嘉敏同學 代表所有學員在閉幕典禮上的發言:
各位嘉賓大家好, 我非常榮幸可以代表整個實習計劃的學生,在是次閉幕禮上致辭。
不知不覺,這個陪伴了我們差不多一年的計劃也邁向了尾聲。 其實一開始想要參加這個計劃的心情,我已經忘記得差不多, 現在回想起來不外乎是覺得口述歷史很有趣想要親自嘗試一下 ,以及在履歷表上寫上這個會比較好看。
 
這份心情在實習計劃開始後很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, 尤其是功課考試撞上要繳交錄音稿以及口述歷史報告,忙得幾乎是靠上枕頭就能睡著時,我更加是一度後悔為什麼要選擇這個, 可是,來到現在這個時間點, 我才發現 這個實習固然比我想像中要辛苦,可是我得到的也比我當初想過的要多。
 
除了增廣見聞外,還有足夠我受用一生的經驗和勇氣。
 
雖然剛才那句話好像已是陳腔濫調, 可其實真的是我的心底話, 因為我以前其實係個幾細膽的人, 我今天可以像現在這樣子站上台上說話,其實也是多虧實習的訪問過程中,擔任訪問者鍛鍊回來的膽子。
 
增廣見聞就更加不用說了, 和很多香港青少年一樣,我也是在市區成長, 對於香港村落的認識 就是教科書上的圖片和偶爾電視屏幕中出現的畫面。
 
但透過這次實習,無論是事前令我們跑遍了香港圖書館的搜集資料,還是一次一次的訪問, 我對坑口的認識都一天比一天多, 從連18條村是那些村落都不知道,到現在甚至對當中幾條村的歷史趣聞都瞭如指掌,真是很大的轉變。
 
而改變最大的莫過於我對本地歷史的態度, 老實說從前我一直不覺得香港本土歷史有什麼有趣之處, 好像是開埠後香港的歷史才變得豐富起來, 但實習的訪問過程中, 和那些村長、村代表們的對話令香港本土歷史在我面前具體起來。
 
他們分享的村落史、個人經歷都和香港歷史環環相扣, 或者應該這樣說,他們分享的本身就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。
 
每進行完一次訪問,整理錄音稿的過程,我都覺得是在為我温習香港歷史, 水邊村的發展以及王村長的個人經歷其實是香港漁業的縮影,孟公屋村的村校到 清水灣中心小學的發展就是香港的教育史, 甚至每條村落什麼時候通電,也是標誌著香港現代化的里程碑。
 
在參加這個實習計劃之前,我從未如此真實地感受到香港的歷史存在過, 正是過往的這些歷史發展,才造成了今天的香港, 坑口雖然只是香港其中一個地區,但是它代表的卻是香港不可或缺的本土史, 還有客家的生活文化。
 
人們一直說,香港是一個文化沙漠,可是正如所說,這個世界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麗的眼睛,與其說香港沒有文化,不如說是香港沒有能夠發掘他文化的人,非常遺憾地我以前也是這樣的一個人,可是很幸運地我參加了這個計劃,令我看待香港不再那麼膚淺,這個是我在這次實習中得到的最寶貴的經驗,多謝各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