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劉健宇 拍攝:黎鈞豪
2017年2月,大埔仔村正門,藍色帆布為翻新中的鄉公所。
大埔仔村已有二百多年歷史,村名來歷已不可考,原居民姓溫,祖藉山西太原,原居西貢蠔涌村,後分支遷居至今大埔仔村——由於有田可耕,村民自給自足,祖先便在此定居。村民主要說圍頭話,與坑口其他主要以客家話為主的村落不同。
舊溫氏家祠,現在已雜草叢生,反而有種歷史的蒼涼。
大埔仔村民早年以務農維生,後來港府與村民交換土地,曾建有高希馬軍營,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。五十年代附近興建邵氏片場,吸引大量村民前往工作。六十年代後,務農日漸艱困,有村民移居英國,經營餐館謀生。直到八十年代末,港府認為須增建第三所大學,便選址於高希馬營沿清水灣半島一帶,建立了香港科技大學。
新溫氏家祠,和民居合在一起。
大埔仔村每年正月十五都有點燈儀式,村民會將該年新生男丁之名寫在族譜,村民也會掛燈籠和飲添丁酒。又,每十年與西貢六村合資「打醮」,村民會先到蠔涌車公廟酬神,直到最後一天抬出鬼王遊村驅邪。來屆將於2020年舉行。
昔日的村校今為青年中心。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